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深化,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新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步伐,更为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并认为此次改革将深刻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未来走向。
改革要点
1. 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
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的上网电量将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能源项目可报量报价参与交易,也可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
这一举措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 存量与增量项目分类施策
对存量与增量项目实施差异化策略。对于存量项目,政府将确保政策的有效衔接,保障项目方的权益;而增量项目则需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电量规模,电价由市场竞价产生。
这种分类施策的方式有助于平衡新老项目的利益,推动行业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
3. 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建立适应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电网企业会给予差价补偿;当市场交易价格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差价。这种“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有助于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收益预期,并鼓励其持续投资。
中心专家指出,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迅速扩大,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历史性地超过了煤电装机规模。然而,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也给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此次改革的出台,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推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更加公平、高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是推动能源领域价格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此次改革的出台,将有利于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信号,促进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形成。
总的来说,《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的发布,是我国新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为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心将密切关注此次改革的实施进展,并期待其能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力量。